早晨醒来,戴上移动式虚拟现实(VR)设备,瞬间置身于全球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 来到公司,进入VR会议室,和世界各地的与会者进行远程会议,大家甚至可在同一块白板上写字; 下班回家,戴上VR头盔亲临足球赛现场,虚拟空间里身旁坐着远在美国的好友,与你互动对话…… △1月6日,在美国拉斯韦加斯消费电子展上,观众体验三星公司的虚拟现实设备Gear VR
致力于虚拟现实技术研发的腾讯智能设备创新中心负责人田刚如此勾画当虚拟现实完全浸入日常生活的未来——并不遥远的未来。
业界普遍认为继移动互联网之后,虚拟现实将引领新一轮硬件革命。2014年,脸谱以20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硬件公司Oculus,掀起了第三次虚拟现实创业浪潮。随着虚拟现实行业生态日趋成熟,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将被颠覆。
1.VR+娱乐产业:穿越异想世界
戴上虚拟现实游戏头盔,瞬间穿越至潘多拉星球。你环顾四周,是奇植繁茂、怪兽隐匿的斑斓雨林,再审视自己,已然成为蓝皮肤的Na’vi人,手中的游戏手柄换成了重型武器。
行至不远处,与一头发怒的圣兽狭路相逢,你慌忙数弹连发,在肾上腺素的刺激下只觉大汗淋漓。危急关头,躲在树后的Na’vi族公主一支利箭正中怪兽眉心,怪兽轰然倒地之时你情愫暗生。借助VR头盔的语音聊天系统,你与“公主”亲昵攀谈,这才发现竟是联网打VR游戏的隔壁老王……
这样的场景在VR游戏中可以很轻易实现。VR游戏让普通玩家佩戴数字头盔,置身于一个独立房间,可以自由走动,并通过动作捕捉、空间定位及手持虚拟武器等交互形式与虚拟物体和角色互动,完成沉浸式游戏体验。△2015年11月19日,在第17届高交会现场,参展商通过虚拟现实眼睛展示赛车电子游戏
专注于VR平台与解决方案的北京神秘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TO王锐认为,由于游戏行业对新技术最为敏感、软硬件分离最清晰、颠覆性体验最强,因此成为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桥头堡。
“VR技术现在应用最多的是在游戏方面,因为它很直观,能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其实是一种人跟数字空间的新互动方式,”腾讯智能设备创新中心技术总监李树欣说。 VR三巨头的游戏头盔产品Oculus Rift、HTC Vive以及SONY PlayStation VR都将于今年陆续上市。拉斯韦加斯消费电子展预测,VR眼镜今年的销量将达120万套。
VR游戏设备也成为腾讯进军VR行业的首发阵容。腾讯于去年12月在北京召开Tencent VR开发者沙龙,成为BAT中第一家大规模进军VR领域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并宣布将在游戏、电影、社交、地图和直播板块布局。
不过,诺亦腾联合创始人、CTO戴若犁认为,游戏对于虚拟现实如此大的革命性技术来说,平台还是太小了。有人用“传送门”来形容虚拟现实技术,正如微信实现异步传送语音,Skype同步传送视线,虚拟现实则能把人“传送”到任何时空,因此VR最终演变成具有强烈社交属性的工具也几乎无任何悬念。 VR游戏本身也被视为未来主题公园的必然组成元素。美国将在今年秋季建成全球第一个虚拟现实主题公园The Void,这是最“重度”的虚拟现实娱乐系统。The Void使用的是擅长动作捕捉技术的中国科技企业诺亦腾的解决方案。此前,诺亦腾还为知名美剧《权力的游戏》提供了动捕设备,这一技术会通过传感器记录下人的真实动作数据,并在虚拟世界中再现。
The Void主题公园由60×60英尺大小的多个房间构成,其体验的核心是重定向行走概念。玩家将戴上具有180度视角的头显和动捕定制手套,在这些房间内冒险。你可能会看到自己身披铠甲与同伴一起进行屠龙之战,抑或是驾驶着飞行器穿梭于200年后的地球……
戴若犁介绍说,诺亦腾目前也正在跟一些初中和高校合作,建设虚拟现实教育基地或实验室。例如,有关于“八大行星”的VR科普教育项目,学生将有机会近距离观看行星运行轨道,把行星放大或缩小,甚至“抓”到自己面前观看。而“细胞”项目,则让学生可以把原来只能在显微镜下观看的细胞放大到和自己等身的尺寸观察。 虚拟现实社交也是擅长关系链领域的腾讯在未来会着重发展的方向。2015年,腾讯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已达5.49亿,田刚说,由于VR可以提供远程互动,更超越以前的声音、文字或是视频通讯,在社交领域值得探索。
2.VR+培训行业:经济安全有趣
“如果VR游戏的内容设计不以普通玩家为目标对象,而是专注于某个具体行业的应用情景表达,以及相应人员训练或培训业务的话,那么同样可以预见到巨大的市场需求,”王锐说。
例如基于VR的军事仿真训练、虚拟飞行器驾驶、虚拟汽车驾驶等。这类内容通常不需要特别逼真的场景渲染,但必须忠实无误地重现培训内容,以及操作错误时可能发生的危害,并且要在虚拟空间中对操作工具与设备仪表予以同步准确呈现,因此用于培训的VR设备往往需要特殊定制。
“虚拟教学升级了传统利用幻灯片、投影以及书本教育的品质,其实是一种提高兴趣、交互程度和教学质量的方法,”戴若犁说。
如果说VR技术在游戏业的应用是将人带入虚构的异想世界,那么VR与传媒产业的“联姻”,则让读者亲临真实新闻事件现场。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叙利亚战场,还是唇枪舌剑的美国大选辩论现场,读者都可“瞬息而至”。 与常规培训方式相比较,利用VR技术建立起的虚拟实验室,具有环境逼真、场景多变、有针对性、安全经济、可控性强等特点,也特别适用于很多高危行业的应急预案演练系统。
2014年,在埃博拉病毒肆虐之时,就有一组极客志愿者在48小时内利用3D建模软件,结合疫区实景照片和一线医务人员经验打造出一个虚拟埃博拉医疗营地。戴上VR头盔,能帮助将赶赴前线的医务人员模拟在炎热潮湿天气身着笨重防护服的工作体验。
△虚拟手术
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的托马斯·格雷高里教授还利用GoPro摄像机和虚拟现实头盔,使虚拟手术成为了现实。国外也已有医学工作者使用VR头盔结合运动控制器,在CT三维影像中进行沉浸式浏览和寻找病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者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虚拟化身辅助治疗抑郁症。
3.VR+传媒产业:亲临新闻现场
“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受众实现了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过去受众是看新闻、读新闻,现在则是体验和参与新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说。他认为,传统新闻报道提供的是一望即知的“表象”和“概貌”,而借助于VR技术,无论体积大小、面前或身后、头顶或脚下,360度范围内所有内容都尽在掌控,由此便可显著提升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 可以说,2015年是VR新闻呈现爆发式增长的一年,美国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开始在这一领域跑马圈地。美国公共广播电台(PBS)纪实栏目“前线”推出了关于埃博拉病毒危机的虚拟现实新闻影片;CNN则直播了虚拟现实版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辩论;美国广播公司(ABC)新闻部的新服务“ABC News VR”将读者带到保护叙利亚濒危文物的秘密场所。
新闻事件转瞬即逝,而《纽约时报》周末副刊主编杰克·西尔佛斯坦则认为虚拟现实新闻产品不仅能够带领读者去到难以抵达的新闻现场,还能够如“时间机器”般让读者回到过去的某一新闻事件发生的时空。
从去年11月7日开始,《纽约时报》订阅者会收到一个免费的VR眼镜Google Cardboard,然后下载《纽约时报》VR手机应用程序NYT VR应用可观看不定期上线的VR新闻短片。首个新闻故事《流离失所》从战区流浪儿童的第一视角出发,深度“复现”战乱的残酷。除了360度观看全景视频,读者还可点击特定位置放大,进行深入细致的“地毯式搜索”。
电影导演们早已嗅到了VR给电影产业带来的新契机。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与虚拟现实公司(VRC)合作,涉足VR游戏主题电影《玩家一号》的制作。乔治·卢卡斯创建了实验室ILMxLAB,电影从业者可在实验室用特制数码摄像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拍摄交互式全息影像,当中不乏《星球大战》场景。据悉,这套VR技术套件未来可能会面向电影制作机构公开发售。 史安斌说,这种让受众与记者、编辑共享目标场域的“虚拟化体验”,还可产生“共情效应”(empathy)。VR新闻报道会强化受众对特定主体的情感体验,进而提升后者对相关新闻事件的关注度。
VR新闻产品的应用也借鉴了“交互式电影”的理念。王锐认为,虚拟现实的沉浸感与临场感对于电影内容的表现得天独厚,观众可置身于电影场景与角色共感,或亲自扮演剧情的参与者,推动电影情节发展。
21世纪福克斯公司和福克斯创新工厂正在开发以VR头显为依托的虚拟现实电影。去年热映的《火星救援》已被选为该公司扩展虚拟现实计划的商业项目,让观众交互式体验被困宇航员的火星冒险,在预告片中已可感受低空飞掠火星,360度观察地表山脉和峡谷。
“这种交互式电影如果能够得到普及,那么无疑又是一种颠覆性的体验方式,甚至对目前的院线模式产生决定性的改变,”王锐说。
“虚拟现实是重新定义人跟互联网关系的新入口。我们过去只是与一块屏幕发生互动,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电视。但虚拟现实让人真正能够进入网络空间,它在应用形态上还有无限可能。”李树欣说。
诺亦腾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幅墙画,一个机器人作出米开朗基罗名画《创造亚当》中的姿态,这寓意上帝“创造”了人类和真实世界,而人类则通过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新的虚拟世界。 虚拟医疗、虚拟房地产样板间、虚拟车展……虚拟现实技术对于未来的改变将超出人类想像。在戴若犁看来,虚拟现实是对人对世界观察能力、行动能力的极大延展,因此潜力无限。 |
关注Cgsousou
关注Cgsousou